林居,Lin-G,Lim,A-Ki。隱居於LinBay。 LinBay,山林之北,簡稱 林北。 林北白頭翁。綠活冬瓜山。 Green Life in Tang-Kue-San.
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
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
冬山河上游
冬山河上游
昔時,在宜蘭地區,稍微寬一點的溪流,以前常以“港”稱之,冬山河在民國六十五年未整治前又稱“冬山港”。小時候我們叫她”大港”。冬山河舊名也有人叫她“加禮宛”港。
冬山河,其上游有舊寮溪、新寮溪、十三份溪、安平坑溪、照安坑溪。舊寮溪、新寮溪、十三份溪、在太和附近三溪匯流為冬山河。照安坑溪在冬山市區冬山路一段與大安路的路口,大安橋下匯入安平坑溪,安平坑溪經冬山巿區穿過宜蘭線鐵路流入冬山河,新寮溪是冬山河的主要上游,發源於新寮山(標高約1040公尺)之北麓。
三溪匯入冬山河
冬山河上游新寮溪已整治完成, 河川局在上游地區就先把舊寮溪四分之三水量分到新寮溪水路。結合生態、旅遊-新寮溪完成整治。
工程主要是拓建新寮溪,將原本不到10公尺寬的河道,拓寬為45-100公尺,同時銜接已整治完成冬山河。
新建內港橋(靠山邊,跨越十三份坑溪)及大灣橋(跨越舊寮溪)的建成,總算能串連冬山河沿岸的自行車道。也就是說,十三份坑溪穿過內港橋匯入新寮溪, 舊寮溪穿過大灣橋匯入新寮溪,三溪在此形成”三港嘴”。日後無論單車行或汽機車遊,將可由冬山河口直接到達新寮溪上游的仁山植物園、仁山自然步道、中山瀑布等。
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
投甲烏去.鬥甲茫去.
投甲烏去.鬥甲茫去.
深色的西裝已經嘛穿二十七年.
我有想欲共放但是嘛攏放袂離.
三年一軀攏無人問你敢有佮意.
一寡仔人才褪去束縛自由離去.
痟鬼仔殼無剝落來強欲袂喘氣.
敢是放棄?放下是欲向進前行去.
Tâu
kap oo khì. tàu-kap bông khì.
Tshim-sik ê se-tsong í-king mā tshīng jī-tsa̍p-tshit
nî.
Guá ū siūnn beh kā pàng tān-sī mā long pàng-bē-lī.
Sann nî tsi̍t-su lóng bô lâng mn̄g lí kám ū
kah ì.
Tsi̍t-kuá-á lâng tsiah thǹg khì sok-pa̍k tsū-iû lī-khì.
siáu-kuí-a-khak bô pak-lo̍h-lâi kiông-beh bē
tshuán-khuì.
Kánn-sī hòng-khì? hòng-hā sī beh hiòng
tsìn-tsîng kiânn-khì.
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
行到北仔尾
行到北仔尾
年驚中秋,人驚四九。早都已經過了四十九,人生的六字變化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惱,驚驚袂著等,竄驚竄拄著。囡仔時陣,徛家原本是坐東北向西南,後來父母起新厝,轉為坐西北向東南。大方向就是坐北向南。離家讀冊蹛學寮,宿舍大樓是坐南向北。出業了後,成家買厝,選一間坐東向西的起家厝。食老養老,換一間坐西向東的透天厝。東南西北,踅一輪轉,人生嘛對東仔東行到北仔北,真正需要停落來歇睏一下,思考一下。下一輪出發,好尾好頭。驚啥!啥物攏免驚,向前行。
Kiânn-kàu pak-á bué
Nî
kiann tiong tshiu, lâng kiann sì-kiú. Tsá to í king-kè liáu sì-tsa̍p-káu, jîn-sing ê lio̍k-jī piàn-huà, sing, lāu, pīnn, sí, iû, ló, kiann-kiann bē tio̍h-tíng, tshuàn kiann tshuàn tú-tio̍h . Gín-á sî-tsūn, khiā-ke
guân-pún sī tsē tang-pak ànn sai-lâm, āu-lâi pē-bú khí sin-tshù, tńg
uî tsō sai-pak ànn
tang-lâm. Tuā hong-hiòng tsiū-sī tsē pak ànn -lâm.
Lī-ka tha̍k-tsheh tuà ha̍k-liâu, siok-sià tuā-lâu sī tsē lâm ànn -pak. Tshut-gia̍p liáu-āu, sîng-ka bué-tshù, suán tsi̍t-king tsē tong ànn sai ê khí-ke tshù. tsia̍h-láu ióng-ló, uānn tsi̍t-king tsē sai ànn tong ê thàu-thinn
tshù. Tang-lâm-sai-pak. Se̍h tsi̍t lián tńg.
Jîn-sing mā tuì tong á tong kiânn-kàu
pak-á pak, tsin tsiànn su-iàu thîng lo̍h-lâi hioh-khùn tsi̍t-ē, su-khó tsi̍t-ē. Hē-tsi̍t lûn tshut-huat, hó-bé hó thâu. Kiann siánn! siánn-mi̍h lóng bián-kiann, hiòng-tsîng
kiânn.
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
烏甕串oo-àng-tshǹg &Toro
烏甕串oo-àng-tshǹg
太平洋黑鮪(Thunnus orientalis)。體型最長約可至三公尺,胸鰭特短,腹白,眼眶小,體側有十數條淡色橫紋帶,在北太平洋海域洄游。因背部黑如墨,體大如甕,故稱為「烏甕串」。為世界上最大的鮪類。肉質鮮美,營養價值高,肚肉更是生魚片中極品。
Toro
在日文裡的鮪魚,整條魚 大致上分為瘦肉(赤身あかみ~音為akami) 和雪花肉(トロ~音為 toro),所謂的とろ指的就是鮪魚肚肉,據稱とろ一詞來自油花入口即化、令人無法自拔的口感「とろける~音為torokelu 」。
雪花肉再分とろ、中トロ(ちゅうとろ)和大トロ(おおとろ),其中以大トロ被視為最精華的部位。
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
西gō桑佇南方澳个若娘仔(sai- gō-sáng tī lâm-hong-ò ê ná niú á)
西鄉菊次郎 (さいごう
きくじろう) (Saigō Kikujirō) 歷任台北縣支廳長、宜蘭廳長、京都市長。
從明治30年至35年(1897~1902)期間內,擔任宜蘭廳廳長,任期內主要的政績為整治宜蘭河,使鄉民免於水患之苦。
今日的西門橋下,宜蘭河兩岸的堤防即是西鄉菊次郎的時代建設完成的。昔日宜蘭人稱這一帶的堤防為「西鄉堤」,
而西門橋則舊稱「西鄉橋」。
西鄉菊次郎的父親就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著名的功臣西鄉隆盛。
西鄉隆盛 (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) (Saigō Takamori)(1828年1月23日-1877年9月24日),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武士、軍人、政治家。原名西鄉隆永,隆盛是其父的名字。
1851年初,西鄉隆盛接受藩主的祕密任務乘著船隻, 沿著琉球群島南下,抵達基隆社寮島時,發現有清兵駐守,於是轉往東行,越過烏石港,從南方澳的一處沒人看守白砂海灘上岸。這處海灘,可能就是今日南方澳的內埤海灘。西鄉隆盛上岸後,被一戶平埔族漁家收留,定居於漁村,平日協助捕魚,同時暗地探查附近的地理環境。24歲的西鄉隆盛與這戶人家的17歲女兒朝夕相處,彼此產生感情。 這位17歲的平埔族少女,名字叫做「蘿茱」。
1895年,台灣成為日本的國土。這一年,西鄉菊次郎踏上了44年前他的父親曾經來過的土地。
西鄉菊次郎歷任總督府參事官、安平支廳長、基隆支廳長等職位,然後成為首任的宜蘭廳長。
明治11年(1878)的某一天,西鄉菊次郎整理父親遺物時, 在一木盒中,發現了一封父親寫於1851年底,卻未曾寄出的信。這封信的地址以漢字寫著:
台灣噶瑪蘭廳利澤簡堡蘇澳庄南方澳海角七號 蘿茱 小姐收
西鄉菊次郎終於明白,為何自己的名字叫做「次郎」了。他還有一個兄長在台灣。西鄉菊次郎也曾探訪南方澳,但無所得。
日本學者入江曉風在大正時代曾追查這件事。根據他的調查,蘿茱死後,西鄉隆盛的大兒子由祖父撫養長大,
後來結婚生子,他的後代遷往大南澳的浪速(なにわ,
Naniwa)(今朝陽社區),後來再遷往花蓮北濱的十二番, 此後就失去消息。
浪速,來源應是曾在此靠岸的日本船名。浪速 的日語發音似臺語的若娘仔,「那娘仔」,當地人亦俗稱地名為「那娘仔」
(ná niû-á)。
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
好味是
平安過日好味是,身軀勇健上歡喜。
平安過日好味是,身軀勇健上歡喜。Pîng-an kuè-ji̍t hó bī sī, sing-khu ióng-kiānn siōng-huann-hí.
好味是,好惟是=唯唯諾諾。hó bī sī
若講..伊的人笑頭笑面,未記恨、未看人無目地,伊真是「好惟是」。按呢是正面的講法,毋過,有人認為即句是品評伊無是無非、無性無地,做人「鄉愿」。
http://blog.udn.com/6331370/1645345
Nā kóng. . I ê lâng tshiò-thâu-tshiò-bīn, bē kì-hūn, bē khuànn-lâng bô-ba̍k-tuē, i tsin sī ' hó bī sī '. Án-ni sī tsiànn-bīn ê kóng-huat, bû-kò, ū-lâng jīn-uî tsiah kù sī phín-phîng i bô sī bô -hui, bô sìng bô tē, tsò-lâng 'hiunn-guān'.
訂閱:
文章 (Atom)